24日國務院發(fā)布通知,部署從2015年3月至12月,對全國政府網站開展首次普查,此次普查涵蓋上至國家部委、下至地方鄉(xiāng)鎮(zhèn)的幾萬政府網站,普查重點為網站的可用性、信息更新情況等。據悉,在自評后上級主管單位將給下級政府網站打分,若寫錯領導人姓名網站將關停整改。(3月25日《新京報》)
政府網站淪為“僵尸網站”帶有普遍性,該公開的信息不公開,該回復的問題不回復,該更新內容的不更新,甚至就是一個空殼頁面,諸如此類,其中或許有管理、技術、資金等方面的原因,但是歸根結底,還是政府不重視,簡單理解為象手機短信一樣的信息平臺,認為可有可無,甚至認為是不小的負擔,花錢、花精力,還得費神接受群眾的監(jiān)督與質疑。
政府網站建設滯后,公共服務能力弱,首先是政府動力的不足,其次是缺少了信息公開的壓力。雖然,2006年底,國務院辦公廳印發(fā)《關于加強政府網站建設和管理工作的意見》。這被認為是從國家層面第一個關于網站建設和管理的規(guī)范性文件。2008年5月,政府信息公開條例正式施行,也被認為對我國政府網站建設起到推動作用。但是,誰該對網站建設和信息公開負責,又該如何負責,一直都缺少清晰的責任界線,并且來自于制度監(jiān)督的失軟,難以形成應該建設和必須公開壓力的傳導。正是因為如此,許多地方的官網、官微難以持久,而信息更新、對群眾服務以及信息公開,更多地停留于利己的選擇。
加強對政府網站的整治,嚴肅紀律,加強管理固然必須,但是如何增強政府加強官網、官微等信息平臺建設的動力與壓力,倒逼政府加強建設,形成常態(tài)的運行機制才是關鍵。官網、官微不僅是信息平臺,也不僅是政務的工具,而是政務能力現(xiàn)代化水平的標識,通過官網披露信息,告訴居民、市民政府該干什么、該怎么干、干了什么,接受人民的監(jiān)督,通過這個信息平臺與公眾溝通、為公眾提供在線服務,承載著法治政府、陽光政府和服務型政府的要義。
所以,對于政府官網與官微等信息平臺建設,應當看作政府政務能力的一部分,是政務實體的延伸,信息不更新、不公開如同居民面對面問詢的事項不理睬、不發(fā)聲,是一個道理。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(xiàn)代化的過程中,政務信息化不可或缺。建設現(xiàn)代化的政府,應當探索建立相應的政務能力評價體系,而官網官微的建設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。政務能力評價與行政長官的政績評價掛鉤,從導向上推動政務能力建設。當然,當務之急還是建立官網建立的評價獎懲機制,補上責任的短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