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理財周報的一篇文章揭示了移動互聯網創業繁榮之下的骨干真相。援引一位艾媒咨詢分析師的話,“App的生命周期平均只有十個月,85%的用戶會在1個月內將其下載的應用程序從手機中刪除,而到了5個月后,這些應用程序的留存 率僅有5%。”
這里的生存率是指至少App服務器還沒撤,實際仍然在運營中的App遠低于5%。大公司憑借PC時代攻城略地已經有了龐大的PC與移動互聯網用戶基礎,也已經成功占領了大多數的流量入口,創業公司只能一邊聽著足記爆紅的勵志故事,一邊在夾縫中艱難地生存。
前 幾天一位傳統行業的朋友找我聊天,說自己也要做個App,當說到開發成本時他卡了幾個電話,有的公司報價40~50萬,有的公司甚至報到了5萬就能做,據 他了解市場上甚至出現了不少App自動生成器。這么低的開發門檻直接導致了到今年年初,我國主要應用商店入駐應用規模超過了400萬個。
開 發成本變得無限低,直接導致用戶獲取成本幾何級增長,常規App的單一用戶獲取成本有望突破10塊,電商App在去年年末的時候這一數字已經在70~80 塊,游戲App更是奇高無比,甚至有的游戲公司推廣成本算下來單一用戶獲取成本超過了200塊??捎脩舻氖褂昧晳T大致沒有改變,從易觀智庫去年8月份開始 推出App Top 200的排行榜的數據來看,前200的應用基本上沒太多變動,只是排名上有所浮動。再看近5年的變化,用戶App來源從多元化的選擇,逐漸變成了以BAT 為代表的少數巨頭。
用戶習慣更是趨于保守,常用的App不會超過10個,一般來說只有7~8個,少數工具類App,比如手電筒,垂直電商 類App,比如春水堂,生活類App,比如去哪兒的下載量雖然非常高,可用戶活躍度卻無法與微信、QQ、淘寶和百度媲美,因為使用頻次完全不在一個水平線 上。所以不要看大多數用戶手機上有那么多App,能夠給創業公司留下的空間奇少無比,更不要說有學習成本的那一類標新立異的App了。
從 盈利上來講,大多數的App依靠移動廣告來生存,CPC,CPA的方式雖然能夠帶來每個有效點擊2~4塊的收入,可完全蓋不住新用戶獲取成本和老用戶維護 成本。沒流量沒收入,要流量就要流血付出更多,這就是移動互聯網創業現狀,創業者還需要再三深思要不要進入到這樣的慘烈市場。
每個創業者都會說自己有什么樣的資源,自己的團隊來自哪個牛逼的公司,自己之前多么輝煌??墒沁x擇了創業就等于放棄了過去的一切,全部推倒重新做。真正的資源也是,如果需要流量的時候到底有幾個公司會低價甚至免費給推薦位,導量。
商 業模式多么牛逼也好,技術多么牛逼也罷,評判好壞的一切標準都是市場,做一個App也需要從用戶需求出發,而不是一個好點子,中國人是世界上最聰明的民族 之一,而且受了十幾年的填鴨式教育,不存在自己獨有的點子,一個人想到了,意味著同時有數以萬計的人也想到了相同的點子。
這只是移動互聯網創業現狀的冰山一角,更慘烈的故事多不勝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