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:掌閱足夠低調和另類:7年的時間,掌閱沒有融資,沒有上市,也鮮少參加公開宣講,但它到現在已經積累了4.8億用戶和1500萬的日活躍用戶。
“我的世界大部分時間就做兩件事,自己看書和更好地讓別人看書。”掌閱科技CEO成湘均這樣描述自己的工作。
在動輒融資過千萬、現象級產品一夜爆紅的互聯網世界,掌閱足夠低調和另類:7年的時間,掌閱沒有融資,沒有上市,也鮮少參加公開宣講,但它到現在已經積累了4.8億用戶和1500萬的日活躍用戶,擁有暢銷、生活、文學等的優質圖書數字版權35萬冊,2014年發行10億冊。
在成湘均看來,閱讀不能太商業化,產品大于商業,這也是掌閱不愿接受融資的原因。他告訴《第一財經日報》記者,前兩年有收入KPI,但這兩年沒有了,目前來自付費用戶的收入足夠支撐掌閱的良性運轉,包括每年購買版權的3億元投入。
付費一度失去九成用戶
在免費模式盛行的國內互聯網市場,要做一款收費的數字圖書分發平臺,不是件容易的事。
用成湘均的話說,過去7年掌閱走了兩條最艱苦的路:一是正版,二是付費。
在7年前掌閱iReader剛剛成立時,用戶還處在諾基亞盛行的功能機時代,那時數字化的閱讀并不被看好。他對記者回憶,當掌閱去找出版社談版權時,得到的回應往往是:“談什么版權,我們哪有時間跟你們整理版權?”
“很多出版商對版權這塊意識不強,去談版權這條路特別艱苦。”成湘均說。
與此同時,由于創業初期掌閱通過免費的方式做電子書,盡管每日活躍用戶過了千萬,但是花了大量的錢購買版權,日子過得艱難。
在完全看不到收益的情況下,很快,成湘均去找了同做數字閱讀的3G門戶和91熊貓,商量大家一起收費,建立國內電子書的正版付費市場。
“他們說好啊,我們早想付費了。可當我問什么時候可以開始,要不一個月后定個統一的日期一起付費,他們說,那不行,我們還沒準備好。”成湘均回憶。
當時的3G門戶獲得風險投資,91熊貓有游戲營收來源,而掌閱只有數字閱讀。成湘均說:“我們咬著牙問自己一個問題,到底要1000萬的免費用戶還是要100萬的付費用戶?最終,為了生存掌閱選擇了100萬的付費用戶。”
2009年開始,掌閱采用內容付費模式,這讓它的用戶一度少了90%。
在這個過程中,掌閱的產品逐漸完善,如從排版錯別字到不放廣告等。對于只有300多人的掌閱來說,技術人員占比達到1/3。他們的工作不僅是提供好用的APP,還要提供把書籍從PDF初始版本變成精裝電子書的系統化支持,例如掌閱可以加入圖片、音樂、視頻等多媒體的電子書引擎,獨立開發就花去約一年的時間。
堅持付費一段時間后,用戶付費模式逐漸進入正軌,現在掌閱每天付費的用戶有幾百萬。
成湘均還對記者公布了一組有趣的數字:iOS用戶需要綁定信用卡,所以付費轉化率低于Android,但是iOS用戶人均消費總額卻是Android的兩倍。7年時間,掌閱幾乎全部的收入都來自于這些付費購買電子圖書的用戶。
堅持付費的同時,每年掌閱投入3億元用于采購圖書版權。
“正版付費不僅是盈利模式,更是最基本的商業底線。”成湘均說。掌閱有一套自己的系統,在圖書版權即將到期時,提前做出提醒,工作人員可以提前準備續簽或采購其他版權。而堅持正版,也讓掌閱收獲了華為、三星、中興、魅族等手機廠商的合作。
發力電子閱讀器
成湘均被掌閱員工稱為“倔強的文化人”,除了因為他對正版和收費的堅持,或許也因為他對資本市場的態度。
“BAT做閱讀更多是一項投資,一個生意,是要計算投入產出比的,而閱讀這個事情太過商業化,就會影響到閱讀氛圍。”成湘均對記者說,自己希望掌閱可以保持純粹性,把閱讀做成“既可以做得優雅,又可以掙錢”的行業。也正是這個原因,掌閱做了7年沒有引入資本。
“把產品做好,提供好的內容,讓用戶感受到價值,盈利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。”成湘均說。目前靠付費用戶的支撐,能夠保證掌閱的有效運營。
但當BAT三巨頭大舉進入網絡文學領域,掌閱不引入投資的做法,是否會落后?
成湘均有自己的節奏。
他透露,掌閱已經著手建立掌閱文學集團,準備投資10億,著力原創文學,建立專有的作家集群,并在擁有IP版權的基礎上,向影視劇、動漫、游戲等多方向延伸發展。
除此之外,他還決定“任性一把”,進軍飽受平板電腦沖擊的電子閱讀器市場。
“市面上的電紙書,有黑屏閃得厲害、軟件體驗不好、獲取內容不方便等各種各樣的問題。”成湘均說,在過去兩年的時間里,掌閱的電子閱讀器研發推翻了三次,嘗試了243種字體,預計將在今年夏天上市。
此前俄羅斯智能手機YotaPhone、華為P8手機第二屏InkCase,掌閱都參與了合作開發,為自己做電子閱讀器積累了經驗。不過,當無數國內電子閱讀器“先烈”折戟這一市場,掌閱電子閱讀器的未來還是未知數。
“我覺得好用了,就可以上市了,就可以去賣了。”成湘均對記者說,做電子閱讀器是他這輩子最奢侈的一次“消費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