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月28日上午,人民網發布了《柴靜調查:穹頂之下》的專題和專訪柴靜的文章。截止發稿時,《穹頂之下》的播放量早已破億。
火爆網絡的Duang和裙子尚有余熱,柴靜的霧霾調查就接棒刷屏了朋友圈。
2月28日上午,人民網發布了《柴靜調查:穹頂之下》的專題和專訪柴靜的文章。由此引爆了公眾對該紀錄片的關注和對霧霾的討論。
中午時分,《穹頂之下》上線騰訊視頻、優酷網、樂視網等各大視頻網站。在播出之后,引發了網民的關注。下午開始,朋友圈等社交網絡被柴靜的霧霾調查刷屏。
為什么這則紀錄片這么火?作為前央視主持人和知名記者,柴靜在業內有一定的知名度。她曾長期制作污染治理報道,比如《山西:斷臂治污》、《事故的背后》、《塵肺病人維權調查》等,在報道環境污染問題上有豐富經驗。
而環境污染關系到每一個人的身體健康,霧霾問題的嚴重性近幾年已經被公眾所了解。但霧霾到底從哪里來,是怎么形成的,有什么背后的深層次原因,普通民眾對此卻不甚了解。
柴靜為拍攝《穹頂之下》,走訪了多個污染現場尋找霧霾根源,并奔波于中國、美國、英國尋求空氣污染治理的教訓與經驗。全片從“霧霾是什么?從哪兒來?該怎么辦?”三個問題切入,深入淺出地向觀眾講解了霧霾的危害、產生原因、治理困難以及經驗教訓等等。
其中的復雜數據往往用簡單通俗的話來總結,甚至采用了動畫的形式向公眾傳達,如此低門檻的紀錄片,讓人不覺得晦澀難懂。
紀錄片是以柴靜演講的形式進行的,其實在一月份就已經錄制好。根據在錄制現場的南方周末記者汪韜的敘述,這是一場“秘密”的演講:“2015年1月27日晚上11點,白色絲質襯衫,淺色牛仔褲,平底皮鞋。柴靜以一個母親普通的裝扮,完美地完成了演講。無數臺攝像機,黑色大屏幕,全程無人發微博、朋友圈,我坐在小劇場的地上,和數百人,靜靜地、秘密地觀看了這場演講。”
柴靜在今年1月紀錄片首發的公開演講中說,“這是我和霧霾之間的私人恩怨”,沒有想到要公開。然而隨著調查的深入,她認為“作為一個媒體人,有責任向大家說清楚,不聳動,也不回避,盡量說明白。”
對于這則調查視頻的拍攝費用,柴靜透露,是她自費拍攝,差不多花了100多萬,主要靠自己之前出書的稿費擔負。
截至昨晚20點30分,該紀錄片在各網絡平臺已累計播放超過3500萬次,這個數字怎么理解?《紙牌屋》第二季開播時,一周的點擊只有2000萬上下,《穹頂之下》的熱度已超過了很多熱門電視劇。
而到了今早9點,各大視頻網站統計的《穹頂之下》播放數據是:騰訊視頻7426萬;樂視網1063萬;優酷1006萬;搜狐視頻203萬;愛奇藝109萬;鳳凰視頻69萬,土豆網63萬,合計播放量達到了9939萬。
截止發稿時,《穹頂之下》的播放量早已破億。